School of marketing
最近與一些實體店的老板聊天,發現他們對互聯網營銷很感興趣,但是怎么做都做不好,而且投入了不少錢,但是收效甚微,這讓他們很困惑,究竟那里出了問題呢?經過好幾次的聊天,我總結出如下幾點。
人才問題
首先實體店的營銷一開始大多都是老板自己做的,當發現自己做不靠譜的時候,想請個營銷專員幫忙,發現幾乎沒有人愿意過來。問題很簡單,做網絡營銷的從業人員好歹也是搞IT的,一個搞IT去一店鋪工作,說出去自己也沒有面子。再說在一店鋪工作根本談不上什么前途,除非你做到了像黃太吉那么出名,不要說營銷專員,連碩士畢業生都能弄來好幾個。
有一些商家是做連鎖的,規模不大,20-30個店,有一個辦公室,這類型的商家正常來說應該也能請到比較好的營銷人員。但是一般做實體店的老板給員工的工資普遍都不高,所以即使是連鎖也很難給得出有競爭力的工資。而且由于實體店做促銷效果都是立竿見影的,你做了一個月居然銷量沒有漲個百分之十,幾乎就直接判定這個人不行,導致他們拼命炒人拼命請人。其實這有點不是很靠譜,人才剛進來一個月,可能剛熟悉企業和項目的情況就被老板辭退了,這對于商家來說不但浪費金錢,而且這樣來找營銷人員,一定找不到合適的。
還有必須要請到一個靠譜的營銷主管,有個做汽配連鎖店的老板說他自己招了幾個人組建了營銷團隊,不算百度競價費用,單單算工資一年都花掉了30多萬。由于這名營銷主管制定的營銷想法和規劃與現實相差太大了,最后一年下來一點效果都沒有,幾十萬就泡湯了,這就是請不到靠譜的營銷主管所導致的結果。
費用問題
不少實體店的老板都有這種想法,我已經花錢請人回來做營銷了,居然還要出錢投廣告投競價那我請人回來干嘛了?可能老板們有一個誤區,會做營銷不等于做營銷就可以不用錢了,就像你買了一輛性能很好的汽車,如果你不買汽油,性能再好也開不動啊。營銷可以理解為是一門技術,有經驗的營銷人員是可以實現花很少的錢帶來不錯的效果。如果給不懂操作的營銷人員操作的話,就會像之前爆的新聞”天貓營銷人員投了20萬廣告費只開3單”的悲劇一樣。
為了讓實體店的老板們能更直觀的了解營銷費用和營銷人員的價值差異,我就拿百度競價來舉例。有一家銀飾連鎖品牌,主要是通過百度競價來招實體店加盟商,老板定了一個指標每天消費1000元必須30個有效咨詢,一個月的競價費用就是3萬,一個月總有效咨詢量900個,請一個百度競價專員,工資在5000左右,總成本就是35000元,相當于每個有效咨詢成本是38.9元。第一個請回來的競價專員有1年多經驗的,每天只能做到平均15個有效咨詢,一個月只有450個有效咨詢,平均每個有效咨詢成本為77.8元,成本大大超出平均值。老板覺得效果不達標于是解雇這名競價專員,從新招了一名競價專員,然后就招了我的朋友。由于有之前的經驗,這次這名老板很謹慎,每天都盯著咨詢量的變化,一有不對路立刻解雇。當時我朋友開價工資6000元,競價費用不變,相當于一個月支出36000元,當時我朋友已經有3年多的競價經驗了,所以上手很快,一個星期后就達到老板的要求了。而且后續爬升到平均每天50個有效咨詢,一個月一共有1500個有效咨詢,這相當于每個有效咨詢只需24元就可以了,成本低于平均值。雖然我朋友工資比前一個競價專員要高1000元,但是事實對比后,我朋友比之前的競價專員獲取客戶的費用大大節省了將近60%的費用。你說這是給老板省錢呢,還是給老板省錢呢!
心態問題
不少老板都有一種盲目的效益追求,當達到了每天50個有效咨詢,并且整整一個月都維持在這個水平,老板就開始不滿意了,把要求定到每天80個有效咨詢,雖然我朋友說這已經是極限了,但是老板不理,就說一定是關鍵詞還沒優化好,所以才沒有提升,最后還很無敵的說了一句”只有失敗者才會找借口!”。于是我朋友只能硬著頭皮,把很多相關行業的關鍵詞都納入到投放列表,雖然最終可以達到80個咨詢,但是普遍客戶質量很低,過來隨便問一下就沒有下文了。老板又開始不滿意了要求80個咨詢必須是精準客戶,最后我朋友由于壓力過大,只能放棄了這份工作。我朋友離職之后他們不斷的請競價專員,甚至一度開出8000元的工資。現在跟一些還有在原公司工作的同事了解到,因為壓力過大所以很多人都沒做多久就跑了,競價專員的崗位已經空缺了好幾個月,現在是找一個文員臨時管理一下,每天的咨詢量大概維持在18-25個咨詢左右。最近一段時間他們老板委托部門經理跟我朋友說希望他能回來幫忙,但我朋友已經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了,所以宛然拒絕了。
如果那位老板看到今天的結果,可能就不會盲目的追求效益了。畢竟每個推廣渠道的客源都不是可以無限度的挖掘的,百度競價也是這樣,雖然百度效果是很明顯,但是百度的客源容量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滿足老板無底洞的效益追求。當一個渠道的客源難以再提升或者說每再提升一點就需要花很大代價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尋找其他新的推廣方式或推廣渠道了。否則不斷的盲目要求效益,最終只會大量的流失人才,最后只會得不償失。
其實不單止實體店老板,不少網絡公司的老板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情況,所以導致了在營銷方面的工作一直都難以有起色。
12-16
01-05
01-05
12-16
01-06
01-05
12-16
12-16
12-16
01-06
12-22
12-16